有句话叫“一部民国史,半部在浙江”,其实说的不是搅风搅雨的江浙财团,而是浙江文人,浙江籍的文化人占据了民国时期文化界的半壁江山,也在教育界呼风唤雨。
若要说到政治,“一部民国史,半部在宋家”这个说法会更确切一些,很长一段时间,民国的政治其实是围绕宋家为中心而展开。
宋家的政治风眼不是当了十来年财政部部长的宋子文,不是委员长夫人宋美龄,也不是宋庆龄,而是宋霭龄,宋大姐。
宋霭龄有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之称,中学时期就读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卫斯理安女子学院,宋霭龄不仅成绩优异,在音乐和表演方面也很有才华,1910年毕业后,美国媒体纷纷预言,年轻的宋霭龄在美国学习了丰富的知识,回国后定将成为总统夫人。
她本来,似乎真有可能成为总统夫人。
回国后,一开始宋霭龄在父亲的华美印书馆工作,之后被推荐去担任同盟会司库秘书一职,她负责的工作主要是募集资金、登记造册、收支绘图等。
1911年12月,宋父的挚友、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回到上海,在宋父的推荐下,她开始担任孙中山的英文及行政秘书,孙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宣言誓词,其英文稿就出自宋霭龄之手。
秘书工作繁重而琐碎,但宋大小姐记忆力极强,处事果断妥帖,多麻烦的事情经由她手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,她也因此受到孙中山的大力赞扬:“您推荐的秘书我非常满意,可以说是美国式的高效率。”
二十世纪初的中国,风起云涌、瞬息万变,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后,于1913年7月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,失败后流亡东洋,宋父由于与孙中山过从甚密,也不得不举家逃往东洋避难。
而在东洋,依旧是由宋霭龄照顾孙中山的饮食起居。
孙中山在感情方面的操守,似乎大概或许一定不咋地,宋霭龄有知识、有文化、有脑子、有样貌,十之八九会走进孙中山心里。
宋霭龄呢,大概对孙中山也有爱慕之意,然而,宋大小姐大概是一个理智并现实的女人,觉得孙中山所图之大事难以成功,无法给她稳定的生活,于是听从了宋父的劝阻嫁给年轻才俊孔祥熙。
孔祥熙在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念的本科,在耶鲁念的硕士,1907年一毕业,回老家创办了铭贤学堂。
铭贤学堂是欧柏林大学资助开办,以记念六位欧柏林学生志愿传道团的传教士,但款子是孔祥熙主动申请的,事也是他提议要办的,他这么做既讨好了学校,也实现了借鸡生蛋。
国人历来重视师承渊源,门生故吏,一向都是重要的人脉资源。
铭贤学堂一开始是小学,后来增设了四年制的中学班,之后又扩充了大学预科,在培养出不少优秀学生的同时,也为孔祥熙日后在政坛上的发展提供了班底。
孔祥熙聪明,宋大小姐也不遑多让,由于师资力量薄弱,两人婚后,宋霭龄去铭贤学堂亲自授课,她主讲英语,有空时便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,解决学生家庭的突出问题,这些举动,令夫妇俩受到学生的极大尊敬,在地方上获得不少声望。
果然站得高才能被看见,孔宋的事迹被传到时任山西督军兼高官阎锡山的耳中,被他聘为参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