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9年,国家的很多创新政策还未施行,尚在摸索阶段。于是,就涌现出一大批的示范性经济、试点地区。其实就是改革的试验田,以小见大,摸索前行。其中最常见,也最成功的,就是“开发区”。只是,有点太常见了......不夸张地说,恨不得十八线小县城都得有个开发区,意图用土地和优惠政策来招商引资。于是,最没有吸引力的,也是开发区。真正的大企业,可不会因为一个小县城的一点利好,就跑到你这儿来纳税。相比起这样不切实际的东西,资金更看中“农业试点”、“工业试点”,这种有实质效能的名头。其实就是吃软饭!“吃软饭”看似不是一个好词儿,可是放在商业行为上,却不是贬义。吃政策的软饭,吃国家的软饭,紧跟国家的发展方向走,错不了,也更有“钱景”。像是尚北这种新鲜出炉的国家级农业试点县,才是最当红的辣子鸡。摸准政策脉络,就能看到这个县的发展轨迹,并从中找到商机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尚北正在试图大力发展农林养殖业,菌类的大规模种植,以及山野菜的商业化运作。国家也在扶持,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,就已经派了好几个批次的专家组。或驻点扶持,或到此考察。那么,你要是等市场进来再往尙北跑,那黄花菜都凉了。很多菌类种植和山野菜加工的食品商,早就开始布局了。当然,这还不算跟政策的,只能算是根据政策预判商机,也都是民间的小规模商业行为,自然不需要徐文良这个大书记过分关注。能让徐小倩为老爸感觉憋屈的,那是真正的大佬。事情说起来,还和去年那个陈副部长有关。做为排除众议,坚决把尚北立起来的主要发声人,陈副部对尚北也算是尽心尽力了。在组织了几波专家组的同时,也在其它方面为尙北寻找着创新点。试点县,本身就是摸索、创新,为改革铺路。而陈副部做的最大的一个创新,就是了解了东北旧有体制和现有问题之后,他想为尚北领导层引入一些商业思维。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,而最大的阻力又是来自北方的社会问题,那就尽量弱化政府的存在。政策开路,商业带头,尚北ZF起到一个监管作用就行了。于是建议尚北成立一个ZF牵头的发展集团,以此来统领试点改革。有点类似南方沿海城市的模式,像是深圳发展集团等等。对于徐文良来说,这当然是再好不过。他最担心的也是干出一点成果,然后就冒出一堆指手画脚的。为此,陈副部不但给找到了资金,还是国内知名的投资基金会,而且还特意请了有外资背景的管理公司,意图引进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。还是那句话,试点嘛,就要大胆尝试。而这些大佬,当然不会把徐文良这么一个小县城的一把手太当回事,他们才是吃政策红利的大家伙。这其中,确实有一家实力雄厚的国外公司。只不过,这家公司不是来投资的,而是来给别人撑场面的。......对于这些,齐磊认为徐小倩可能是因为太过关心老丈人,而有些夸大其词了。引资是一定的,但是,大资本谁往你一个小县城跑啊?再怎么国家试点也不够看。至于国外公司,就更离谱了。和徐小倩有一句没一句的继续聊天,开着电视,有意无意地看着,直到洗脚水都凉了。“倒水去呗?”徐小倩猛一瞪眼,“你家,你去!”齐磊,“不想去。”徐小倩,“反正我不去。”齐磊,“要不公平起见,这回你倒,下回我来?”徐小倩,“你当我傻的啊!还想有下回?”齐磊:“那石头剪子布吧,你出什么?”“石头。”“那我出布,你输了,去吧。”徐小倩:“......”他就是耍赖皮!!......第二天的运动会,基本没什么悬念。虽然八班依旧强势,奋起直追,可最后压轴项目4*100和4*200,十四班有王东、祁雪峰、周之洲和郝同。王东是100、200米的第一,祁雪峰前八,周之洲和郝同400米也是前八。詹小天一个人再厉害,也跑不过一群狼。最后,八班在总成绩上落败,真的给气哭了。要说,这个年代的年轻人还是挺要强的,以为碾压十四班,结果那帮孙子不讲武德。詹小天哪还有脸?真的红了眼珠子。其他打赌的班虽然没真哭,可也是丢尽了脸面,更恨十四班了。哦,对了!唐小奕又让吴宁和齐磊阴了一把,5000米也只拿了一个第二。这回的策略是,齐磊和吴宁一起冲了出去,唐奕学乖了,不追了,按自己的节奏来。可是,吴宁前几圈只是给齐磊领跑,耗光体力之后,就跑到唐奕身边捣乱,前后左右的打乱唐小奕的节奏。唐奕那个直肠子,玩心眼儿哪是吴宁的对手?最后还是没追上齐磊,气的他三天没和吴小贱说话。......运动会结束,所有人又回到了地狱般的苦修之中。离月考还有一个多星期,周之洲想保住老二,齐磊想把落后的赶回来。而十四班,因为老刘要学年第六的威胁,而拼了老命。就这样,转眼到了月底。月考成绩出炉,齐磊从22名蹿升到了第四,没能重回第二。可是周之洲....周之洲第五,落后齐磊一名。这货把一道物理大题的单位搞错了,导致从最开始思路最出现了偏差,一分没得着。差点没把周之洲气哭了!倒是吴小贱乐坏了,齐磊和周之洲都在下面,他这个万事老四也当了一回第二。至于十四班,学年第七,比上个月上升了一位,比老刘的预期落后了一位。说不上高兴,也说不上不高兴。十四班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,每个月都在进步,所以上升一位很正常。可是,“为啥不是两位呢?再使使劲儿,不就第六了?”嗯!这是老刘的原话。虽然觉得老刘站着说话不腰疼,挺孙子的,可是潜意识里,大家也认为老刘说的对。十四班的气势现在很足,别看第七,也只不过是学年的中游。可是,前面那几个班,哪个十四班也没放在眼里,只觉得超过他们是早晚的事儿。但是,没时间了啊,等不到十四班的“早晚的事儿”。老刘在月考之后,放月假之前,又刺激了大伙儿一把。“还有最后一个月就要高二了,到时分文理班,你们中有很多人就不在十四班了。”“期末考试,是你们最后的机会!最后一次,把十四班高一的成绩定格在总榜上。”“......”嚓!大伙儿暗骂老刘有毒,搞这么煽情干啥?于是,即使是放月假,很多外地学生也都没回家,留在尚北继续地狱式苦读。......齐磊倒是没把自己交给学习,因为,宁站长来了。准确地说,来了有四天了,一直在哈市,由赵维领着把哈市玩了个遍。齐磊这一放假,赵维就带着宁站长来了尚北。为了尽地主之谊,齐磊在尚最好的馆子福临酒店特意订了个包间,好好招待宁站长。傍晚五点左右,宁站长坐着三石公司新置办的捷达到了尚北。车是月初才买的,一台手动档捷达、一台皇冠、一台红旗100。周桃经常外出跑业务,用着一台皇冠。本来要给南老也弄一台皇冠,可是南老不要。岛国的车再好,开着难受,于是就换了台红旗100。剩下一台捷达,赵维和齐国栋换着开。本来,齐磊是想给张健也配台车。随时间的推移,齐磊越来越觉得,那个谢顶理工男绝对是个人物。现在给网吧做服务器都是屈才了,将来肯定有大用。可惜,实在是没钱了,只能等下个月。下个月第二批网吧的款项也差不多到位了,再弄几台。做生意嘛,这个钱不能省的。眼见捷达停在福临洒店门口,宁站长从车上下来,齐磊笑着迎了上去。感觉宁站长和后世媒体上看到的样子没什么太大的区别,就是年轻点。“嗨~~!宁村夫。”宁站长脸一黑,特么【神经病儿】起的绰号,你一个老板瞎叫什么?看着迎面走来的齐磊和徐倩,宁站长着实有点恍惚。即便到哈市已经有几天了,对三石公司也有了深入的了解,更知道这个幕后小老板真的只有十七岁。但是,见着真人的,还是有点接受不了。面对齐磊的打招呼,宁站长咬着后槽牙,毫不示弱,“滚犊子,自恋狂!”好吧,才四天,让赵维给带的,宁站长也已经有那么点东北大碴子味儿了。至于自恋狂,那是榕树下几个版主,还有网络作家,私下里给对齐磊的称呼。谁让他网名叫“九亿少女梦”呢!“真的才十七?”齐磊,“看身份证不?”宁站长:“......”齐磊,“羡慕不?”却是宁站长撇了齐磊一眼,“还行吧!”虽然宁站长没齐磊这么夸张,但是,他也不差。如果说齐磊算少年英才,天之骄子,那宁站长起码也能算少年得志了。毕竟15岁就上大学的他,也不是一般选手。而且,学的是金融,却当起了作家,同样是全能型选手。对齐磊与其说惊讶,倒不如说羡慕。他十六七岁的时候,也想着一飞冲天干点大事来着,可惜没机会。总之,宁站长和齐磊属于一类人。其实这也是齐磊在没见面的情况下,就把网站交给宁村夫的原因。学金融的,还是个作家,没有人比他更知道怎么去运营一帮子作家了。此时,齐磊给宁站长介绍徐倩,“我女朋友,三石公司的创始人之一。”徐小倩是自己非要来的,毕竟她还有点文艺女青年的执着。以往只能在网上看宁站长的作品,现在能看到真人了,自然要瞻仰一下。当然,还有其它原因,暂且不提。可她的出现,对宁站长却是又一个打击。又一个未成年的!?妈的!四个人简单了聊了几句,就上楼进了包间。齐磊和宁站长各点了几菜,没喝酒,上了饮料。也都是些东北菜,什么排骨焖豆角,凉拌大拉皮什么的。北方饮食大油大盐,齐磊还怕宁站长吃不惯,特意点了几道,诸如松仁玉米之类的清淡口味。可是没想到,宁站长完全不是问题,“我在京城呆过三年,吃的最多的就是东北菜。”这倒是齐磊不知道的。宁站长,“你还别说,到了东北再吃东北菜,感觉和别的地方确实不一样。”宁站长毕竟是见过大风大浪,走过南闯过北的人,很是健谈,完全没有生疏的感觉。大伙儿一边吃一边聊,倒是不像第一次见面。渐渐的才说到正题,他此行的目的。第一点,就是榕树下的发展方向。直到这个时候,宁站长才知道齐磊为什么一定要他来一趟,而不是在网上说。因为即使是面对面,他也完全跟不上齐磊的思路。......现在宁站长是榕树下的实际掌舵人,对网站的发展不可能没有一个规划和愿景。但是,他想的,和齐磊想的,完全不一样。宁站长的思路,还停留在把榕树下打造成一个文学在网络上的中转站,就是继续深耕当下的业务。作家出作品,榕树下做为一个出版实体书上游的展示平台,让出版商、杂志报社到网站里来挑选作品。这确实就是榕树下在前世那个时空的运营轨迹。怎么说呢,赔本赚吆喝,没什么实际收入。当然,资本chuanxiao除外,最后朱威廉也没赔着,转手卖了个好价钱。但是,齐磊的思路完全不同,他要做的是独立于传统文学之外的网络阅读平台。将榕树下彻底改版,从论坛的形式,做成一个阅读的综合性网站。系统的、规范化的把网络文学进行分类归纳,然后走付费阅读、版权运营的道路。这是宁站长从来没有想过的,目标过于远大了。“能行吗?”宁站长深表怀疑。只见齐磊看着他,没法告诉他行还是不行,只能说,“我知道,现在的网络作家不被传统文学认可。但是,越不认可,却越要往上靠。”“宁大哥,你是学经济出身,见识也广,你觉得可能吗?”“未来很长一段时间,我们都不会被接受,所以,这不是可行不可行的问题,而是唯一的出路!”宁站长皱着眉,“不...至于吧?”齐磊继续道:“身处这个行业内,你是应该清楚的,文学的壁垒太大了。”“大众文学用了多少年,才被主流文学界接受?”“等到武侠兴起,又过了多少年了,到现在也还有人在骂金古梁温不入流。”“那你觉得,网络文学的路会比武侠更好走吗?”齐磊说的是事实,后世宁站长去做了编剧,蔡无名出版新书的时候死活不愿意用网名,李泛泛彻底淡出了网络文学改用真名创作,从此江湖再无李寻欢。还有数不清的网络作家改行、消失、抛弃了网络作家的身份。为什么?因为...就没人把你当回事儿!此时,齐磊的目光有些凶狠,“既然不被待见,那咱们就自己杀出一条路来!”说着话,齐磊拿出一份榕树下改版策划书,“回去先看看,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方案,不行咱俩再商量。”“嗯。”宁站长虽然没点头同意,但是,终还是认可了齐磊的论调。他说的有道理。粗略地先在饭桌上看了一眼策划书,整体印象还是很靠谱的。什么吸收外站作家,分类,还有固定的奖励机制,让作家有基础收入,对网站产生归属打开功能,等等,最后再一步步向付费阅读过度。包括作家们最关心的相关的版权运营,都有涉及。虽然笼统,但是已经很不容易了。总体上来说就是,榕树下先能让这些作家在网络上养活自己,再图壮大。合上计划书,“那我回去好好想想,到时候再讨论。”“行!”齐磊点头,气氛突然有点安静。因为下面的话,齐磊不太好开口,关于榕树下搬家的问题。良久,“对哈市的印象怎么样?”宁站长吃着菜,点头,“不错!”现在的哈市确实不错,尤其对文艺青年,有着别样的吸引力。无论是入目可见的巴洛克风格城市风貌,还是中央大街上的橱窗音乐。其实无论前世的2021,还是当下的1999,哈市都是一个很有气质的城市。在经济方面,哈市后世可能落后一点,但也从来和“老土”什么的不沾边儿。至于1999年,给人的感官绝对不差。话说到这儿,其实齐磊是想和宁站长聊聊,把榕树下迁到哪去的问题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,其实齐磊更倾向于把网站放在身边,技术和管理都方便。没急着摊牌,齐磊起身去了个厕所。其间,徐小倩也跟了出来,两个人在包间门口汇合。徐小倩是知道齐磊的目的,她今天跟过来,其实也有给齐磊做僚机,帮忙说服的意思。不过,徐小倩这回却比齐大强硬很多。“你是老板,这种事,你说了算,不用这么小心吧?”齐磊皱眉,“你不懂,里面那个,还有网站的几个版主,和别的公司的管理层不一样。”朱威廉根儿上就没打好基础,管理松散,还有点拉帮结派。宁站长是管理层,可也是作家,还是和网站的很多作家关系不错的管理层。包括其他几个版主,也是同样的情况。如果太强硬,老宁给你撂挑子不干了,他能带走一堆的作者。要是几个版主都不想来哈市,那榕树下的作家能一夜走光,不是闹着玩的。“聊聊看吧!实在不行,就去深市。”深市还容易接受一点。正商量着怎么说服宁站长,却是一群人从包间外的走廊过,一看就是来吃饭应酬的。得有十几个人,穿着、气场就不像普通人。齐磊只是搭眼扫了一下,登时拉起徐小倩就要闪进包间。可惜,晚了,对面的那群人已经看到了包间前这对年轻男女。没办法,实在太显眼,二楼的包间区域,除了他俩就看不到别人。此时,徐文良目光一滞,不得不暂时忽略身边的贵客。“倩倩?”后边的齐国君本来也只是个到场就行的透明人,这会儿也不淡定了。“石头?”两个爹下意识地彼此互看一眼,然后一同严肃地瞪着两人,“你们怎么在这儿?”齐磊和徐小倩现在就一个想法,找个地缝钻进去算了。特么要是碰一个还好说,可是,你们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爹,是怎么碰到一块儿去的呢!?......。